《品质》人物 |岳会:《品质》带给我感动
日期: 2017-08-30
在《品质》的纪录片拍摄过程中,有很多人物故事让我十分感动,记忆尤深。
前段时间,在天津拍摄银龙股份的纪录片时,这家企业的创始人谢铁桥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他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,曾经是一位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民,现在身为银龙股份董事长的他,已经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。
▲ 岳会(右一)《品质》夜拍工作照
今天,他所有的个人成就和企业成绩,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,大半生都在致力于钻研预应力材料,从一根预应力钢丝到模具、设备、高铁轨道板,上到原材料,下到机电设备,40年的时间执着于对品质的追求,在学术上更是孜孜不倦地钻研。
现在,银龙生产的预应力钢丝在全世界是出口量最大的,他们首创的双向先张预应力无砟轨道板也在随着国家的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代表中国的高铁技术走向世界。
在做人物访谈的时候,谢老的几句话让我感触很深,他说:“我从站起来的那一天就不会爬着走,循着别人的路线走永远是第二,永远做不了第一。别人仿造我的东西是我的光荣,我不想着申报那么多专利,没有时间去打那个专利官司,我只有每天进步,每天都在研究,每天都在提升,你永远也赶不上我。”
其实,我们《品质》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,他们在各个行业的奋斗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着实让我们钦佩。
02
纪录片要讲故事
纪录片最重要的是讲故事,讲真实的故事。大家都知道,纪录片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实。但在真实的基础上,必须要有故事,没有故事的内容是没办法吸引观众的。
像我们《品质》拍摄的商业纪录片,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物故事。如果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宣传片,把企业的历史、事迹等等罗列出来,这是没有意义的,大家不会主动去了解一些繁杂、无趣的东西,它形成不了生命,观众记不住,只有你有故事,你的故事讲得好,才能吸引人看,才能给观众留下印象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大家都看过,现在我还记得在看第一季的时候,本应该对美食垂涎欲滴的,但每一集我都看得热泪盈眶,纪录片里所有的主题都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,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。
人们用最朴素的形式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,每一种食物都带着人文气息,它更多的是在讲述普通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。这些有人情味的故事勾起了很多人对家乡的回忆,对亲情的思念。不自觉地就会觉得感动,甚至流泪,这就是故事的魅力。
03
匠魂是精神的传承
关于匠心,我觉得首先你得先成为一个匠人,才能谈得上匠心,比匠心更深刻的应该是匠魂,它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,而匠心是一种意识,一种发心,是对完美品质的追求,在时间的淬炼下会愈发坚定。匠魂不一样,它是可以被传承的,是一种精神、灵魂上的追求,用俗话说,它是骨子里的东西,超越了行业的层面,超越了人的层面。
▲ 岳会生活照
大家经常提到的百年企业,中国只有仅仅数十家,而在日本,百年企业则有3万多家,这个差距如此大,其实,说起来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差距。尤其在我们拍摄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的纪录片的时候,不难发现,中国自古至今并不缺少匠人,缺少的是世世代代对匠心匠魂的传承,坚守,专注,数百年的坚持下去。
匠心、匠魂的树立不是你在一个行业、事业上做了十年,二十年、三十年就能形成的,它需要更长的时间,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,需要经历时代的磨炼、洗净铅华的东西才能称得上匠魂。
版权声明:本文是“品质栏目”独家稿件,如果您是媒体或微信公众号,请联系我们授权;如果您是个人用户,喜欢“品质栏目”的内容,请在朋友圈肆意扩散!